德州交通運輸事業發展成就輝煌
[ 時間:2015-03-18 08:57 點擊: ]
德州市位于山東最北端,歷史上素有“九達天衢”、“神京門戶”之稱,交通區位優勢十分明顯。2007年4月,德州市被確定為國家級公路運輸樞紐城市,進入了全國最高層次的公路運輸基礎網絡,在此基礎上,連年來德州市委、市政府一直將樞紐城市建設列為全市重點工作之一。圍繞建設一流運輸樞紐目標,高標準編制完成樞紐城市總體規劃,“十二五”交通運輸發展規劃以及城市公共交通等專項規劃。加大投資力度,加快建設步伐,經過多年的努力,德州市交通運輸優勢的品牌在全省乃至全國醒目地豎立起來。
交通樞紐城市的樞紐地位日益突出
幾年來,德州市累計投資10億多元,加快重點樞紐站場建設,啟動建設了京滬高鐵德州綜合客運站、德州汽車總站、德州汽車北站等重大項目,完成了京杭運河、徒駭河通航前期論證工作,新建平原、禹城等5個縣級客運站和100多個農村客運站,全是等級客運站達到114個,等級貨運站達到40多個,德州市在全國交通運輸網絡中的地位更加突出。
公路網絡縱橫交錯、四通八達
截止2010年底,德州市全市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2萬多公里,公路密度達到每百平方公里199.7公里,位居全省第一。高速公路快速發展,京臺、濟聊、德石、青銀4條高速公路先后建成通車,里程達到232公里。德濱高速公路年內將建成通車,德商、濟樂高速近期開工建設。全市現有5條國道和14條省道縱橫貫穿,里程達到1100多公里。形成了以高速公路為骨架,干線公路為支撐,農村公路為基礎,縱橫交錯、四通八達、暢安舒美的公路網絡。
交通建設與城市建設同步發展
德州市自始至終堅持交通建設與城市建設相結合,先后投資20多億元,建設了城區南外環、西外環和北連接線,完成了德衡路、德故路西出口等10多個城市出入口改造任務,對10多條市區道路進行改建和大中修罩面,修建了行政中心路網、景觀溝、景觀橋,實施了長河大道北延,進行了東風中路、新河西路等市區主要道路的改造和建設,在漳衛新河上形成了“九橋飛架”的壯麗景觀,建成了東方紅路上的岔河、新馬頰河、老馬頰河3座大橋,有力的改善了城市環境,提升了城市形象。
農村公路改造的“德州模式”
實施農村公路改造前,德州市有70%的行政村未通油路,“晴天一身土,雨天一身泥”是對當時農村路況的真實寫照。2003年以來,德州市先后在全省率先啟動了農村公路改造工程、縣鄉老油路改造工程,率先健全農村公路養護體系。累計投資40多億元,新建改造農村公路1.7萬公里,建設大中橋梁800余座,徹底解決了全市400多萬農民群眾的出行難問題,成功創造了德州歷史上農村公路投資規最大、建設速度最快、建設里程最長、工程質量最好的“四個新高”,連續多年保持全省綜合評比第一名,形成了農村公路改造的“德州模式”和“德州速度”,被交通運輸部譽為“全國農村公路建設的一面旗幟”。同時同步實施了“村村通客車”工程,先后投資1億多元,開通了農村客運班線225條,投放客車738部,行政村通客車率達到100%。大力推進了“四位一體”的鄉鎮交管所規范化建設,投資1億多元,新建集鄉鎮客運站、鄉鎮交管所、農村公路管理站和鄉鎮五六站功能于一體的鄉鎮交管所112個,交通基層服務管理機構進一步健全。
現代交通物流發展的“德州樣本”
近年來, 德州市將現代物流作為轉型發展的著力點,列支3000萬元專項資金,重點推進“個十百千”工程,高標準建成了全市交通物流中心,啟動建設了11個縣級交通物流分撥中心、100多個鄉鎮交通物流站、1000多個村級交通物流店,培育了6家重點物流園區和物流企業,大力推行了小件快運和快貨專線系統,深入開展了農資和農產品營銷配送業務,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。2010年,山東省交通廳在德州召開全省農村交通物流現場會,總結推廣的周經驗。《農民日報》頭版頭條刊發《探索城鄉物流對接的“德州樣本”》,對德州市現代交通物流發展進行了深入報道。
運輸保障能力明顯提高
到目前,德州市全市營運汽車發展到5萬多輛,其中營運客車1452輛,中高檔客車比例達到62%,23條快客線路投入運營;出租汽車3924輛(含各縣市),轎車比例達到100%;貨運汽車4.5萬輛,廂式貨車和集裝箱車比例達到23%。中心城區新增新型公交車92部,公交線路發展到30條,公交服務水平持續提升。2010年,全市道路運輸客貨運量實現“雙過億”,其中客運量1.03億人、貨運量1.4億噸,旅客周轉量56億人公里、貨物周轉量294億噸公里,比“十五”末分別增長167%、287%、223%、751%,在綜合運輸體系中發揮了主導作用。
如今,德州市是剛剛運營的京滬高鐵在山東省設站的6個城市之一。京滬高鐵、京廣鐵路再加上四通八達的公路網,這些強勁的引擎必將帶動德州經濟社會更快更好的發展。
交通樞紐城市的樞紐地位日益突出
幾年來,德州市累計投資10億多元,加快重點樞紐站場建設,啟動建設了京滬高鐵德州綜合客運站、德州汽車總站、德州汽車北站等重大項目,完成了京杭運河、徒駭河通航前期論證工作,新建平原、禹城等5個縣級客運站和100多個農村客運站,全是等級客運站達到114個,等級貨運站達到40多個,德州市在全國交通運輸網絡中的地位更加突出。
公路網絡縱橫交錯、四通八達
截止2010年底,德州市全市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2萬多公里,公路密度達到每百平方公里199.7公里,位居全省第一。高速公路快速發展,京臺、濟聊、德石、青銀4條高速公路先后建成通車,里程達到232公里。德濱高速公路年內將建成通車,德商、濟樂高速近期開工建設。全市現有5條國道和14條省道縱橫貫穿,里程達到1100多公里。形成了以高速公路為骨架,干線公路為支撐,農村公路為基礎,縱橫交錯、四通八達、暢安舒美的公路網絡。
交通建設與城市建設同步發展
德州市自始至終堅持交通建設與城市建設相結合,先后投資20多億元,建設了城區南外環、西外環和北連接線,完成了德衡路、德故路西出口等10多個城市出入口改造任務,對10多條市區道路進行改建和大中修罩面,修建了行政中心路網、景觀溝、景觀橋,實施了長河大道北延,進行了東風中路、新河西路等市區主要道路的改造和建設,在漳衛新河上形成了“九橋飛架”的壯麗景觀,建成了東方紅路上的岔河、新馬頰河、老馬頰河3座大橋,有力的改善了城市環境,提升了城市形象。
農村公路改造的“德州模式”
實施農村公路改造前,德州市有70%的行政村未通油路,“晴天一身土,雨天一身泥”是對當時農村路況的真實寫照。2003年以來,德州市先后在全省率先啟動了農村公路改造工程、縣鄉老油路改造工程,率先健全農村公路養護體系。累計投資40多億元,新建改造農村公路1.7萬公里,建設大中橋梁800余座,徹底解決了全市400多萬農民群眾的出行難問題,成功創造了德州歷史上農村公路投資規最大、建設速度最快、建設里程最長、工程質量最好的“四個新高”,連續多年保持全省綜合評比第一名,形成了農村公路改造的“德州模式”和“德州速度”,被交通運輸部譽為“全國農村公路建設的一面旗幟”。同時同步實施了“村村通客車”工程,先后投資1億多元,開通了農村客運班線225條,投放客車738部,行政村通客車率達到100%。大力推進了“四位一體”的鄉鎮交管所規范化建設,投資1億多元,新建集鄉鎮客運站、鄉鎮交管所、農村公路管理站和鄉鎮五六站功能于一體的鄉鎮交管所112個,交通基層服務管理機構進一步健全。
現代交通物流發展的“德州樣本”
近年來, 德州市將現代物流作為轉型發展的著力點,列支3000萬元專項資金,重點推進“個十百千”工程,高標準建成了全市交通物流中心,啟動建設了11個縣級交通物流分撥中心、100多個鄉鎮交通物流站、1000多個村級交通物流店,培育了6家重點物流園區和物流企業,大力推行了小件快運和快貨專線系統,深入開展了農資和農產品營銷配送業務,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。2010年,山東省交通廳在德州召開全省農村交通物流現場會,總結推廣的周經驗。《農民日報》頭版頭條刊發《探索城鄉物流對接的“德州樣本”》,對德州市現代交通物流發展進行了深入報道。
運輸保障能力明顯提高
到目前,德州市全市營運汽車發展到5萬多輛,其中營運客車1452輛,中高檔客車比例達到62%,23條快客線路投入運營;出租汽車3924輛(含各縣市),轎車比例達到100%;貨運汽車4.5萬輛,廂式貨車和集裝箱車比例達到23%。中心城區新增新型公交車92部,公交線路發展到30條,公交服務水平持續提升。2010年,全市道路運輸客貨運量實現“雙過億”,其中客運量1.03億人、貨運量1.4億噸,旅客周轉量56億人公里、貨物周轉量294億噸公里,比“十五”末分別增長167%、287%、223%、751%,在綜合運輸體系中發揮了主導作用。
如今,德州市是剛剛運營的京滬高鐵在山東省設站的6個城市之一。京滬高鐵、京廣鐵路再加上四通八達的公路網,這些強勁的引擎必將帶動德州經濟社會更快更好的發展。
來源:上海強生搬場運輸有限公司